抗议

词语解释
抗议[ kàng yì ]
⒈ 对某人、某国、某单位的言论、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
例抗议书。
英protest;
引证解释
⒈ 谓持论正直,对错误意见表示反对。
引《后汉书·卢植传》:“﹝ 董卓 ﹞大会百官於朝堂,议欲废立,羣僚无敢言, 植 独抗议不同。”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鑊而不迴,至诛夷而无悔。”
《旧唐书·陈子昂传》作“抗义”。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諫垣抗议,气震回遹。鼓行无前,跋疐非恤。”
⒉ 今用以指对他方的言论或行动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引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这个拱手把 东北 让给帝国主义的卖国计划,更加激怒了全国人民,于是,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并且纷纷跑向 南京 去提出抗议。”
⒊ 进言;献议。
引《旧唐书·裴耀卿传》:“李怀光 以 河中 叛,朝廷欲以含垢为意, 佶 抗议请讨。上深器之,前席慰勉。”
清 钱谦益 《董应举》:“属当烽火震惊之时,遂能奋身而抗议。”
康有为 《感事》诗:“上帝清明閶闔开,纷紜抗议上云台。”
⒋ 犹高论。见解高远的议论。
引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
国语辞典
抗议[ kàng yì ]
⒈ 对他方的意见或措施作反对的表示。
引《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近反对
反遵命
⒉ 持论正直。
引《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论曰》:「乐、何之徒抗议柱下,故能挟幼主之断,勦奸回之偪。」
分字解释
※ "抗议"的意思解释、抗议是什么意思由中文网(zhongwen.cn)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也不害噪吗?外国人屁也是香的吗?外国在文革时送给中国个蜗牛被江青大发皮气责令外交部抗议闹的不可开交。
2.20日,在尼日利亚城市扎里亚又爆发反美示威,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丑化伊斯兰教先知,要求制裁电影制作人。
3.这种思想不可能不是对于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剥削制度的一种抗议和否定,这是在陶渊明以前文人诗歌的传统上没有出现过的光辉思想,比之单纯同情人民的思想在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上的出现,就思想质量上说,是一次更深刻的跃进。
4.加里.内维尔一马当先,贝克汉姆紧随其后,英格兰国家队不惜用对阵土耳其这场关系到欧洲杯小组赛能否出线的重要比赛冒险,向足联威胁抗议。
5.反动警察审讯她时,她针锋相对地对诬告提出强烈抗议。
6.工人代表愤怒地离场抗议。工人代表表示,无法达成共识是因为资方无诚意。
7.现年四十九岁的帕纳西在2009年7月曾经被捕,在参加了悼念总统竞选后参与抗议被杀的抗议者活动之后。
8.那时的出版业几乎濒临崩溃,但作家们深信有一种新兴行业模式可以让一切峰回路转。于是,在他们有组织的抗议活动之下,这种新模式应运而生。
9.答:示威抗议在中国不会像在西方国家那样奏效,但因为比尔德是一名奥运选手,媒体对她的举动和她所传达的反皮草信息很感兴趣。
10.对于一个过来人,我已经忍受过工厂那种非人的生存状态,对那些抗议的工人感同身受。
相关词语
- lián xí huì yì联席会议
 - dòng yì动议
 - wǔ yì武议
 - yì yuán议员
 - kàng gān rǎo抗干扰
 - yì lùn fēn fēn议论纷纷
 - diàn huà huì yì电话会议
 - kàng tǐ抗体
 - miào yì庙议
 - xié yì协议
 - bù kě sī yì不可思议
 - jiàn yì建议
 - kàng zhàn抗战
 - kàng mìng抗命
 - yuán zhuō huì yì圆桌会议
 - miàn yì面议
 - hé yì合议
 - jué yì决议
 - bàn gōng huì yì办公会议
 - yì jué议决
 - cān zhèng yì zhèng参政议政
 - yì huì zhì议会制
 - yì huì议会
 - kuò dà huì yì扩大会议
 - diàn shì huì yì电视会议
 - huì yì会议
 - yì cái议才
 - yì jià议价
 - yí yì疑议
 - cān yì参议
 - fěng yì讽议
 - yì lǐ议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