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通小可的成语故事

拼音fēi tōng xiǎo kě
基本解释非:不;通:同“同”;小可: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出处《永乐大典戏文·<小孙屠·朱令史诬陷孙必达>》:“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暂未找到成语非通小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非通小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烽火连年 |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
| 一无所有 |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 一视同仁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 晓以大义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 胸有成竹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 胆寒发竖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
| 逆来顺受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
| 鸿儒硕学 |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