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苏不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出处三国 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例子明·宋濂《桑仁卿传》:“仁卿固安贫,终日樵苏不爨,项无纤介见于容容。”
基础信息
拼音qiáo sū bù cuàn
注音ㄑ一ㄠˊ ㄙㄨ ㄅㄨˋ ㄘㄨㄢˋ
繁体樵蘇不爨
感情樵苏不爨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樵苏失爨
字义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骄生惯养(意思解释)
- 一夕一朝(意思解释)
- 习非成是(意思解释)
- 斗方名士(意思解释)
- 势力之交(意思解释)
- 诛求无度(意思解释)
- 动荡不定(意思解释)
- 高步阔视(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经国之才(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拔毛连茹(意思解释)
- 将错就错(意思解释)
※ 樵苏不爨的意思解释、樵苏不爨是什么意思由中文网(zhongwen.cn)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扬汤止沸 |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目迷五色 |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稳操胜券 |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寥寥无几 |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冠履倒易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变化无方 |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