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的成语故事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拼音huò cóng kǒu chū,bìng cóng kǒu rù

基本解释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1卷:“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暂未找到成语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自强不息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包大揽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大包大揽地说:‘这个小姑娘,跟我投缘分。’”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走南闯北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罪上加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无关紧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