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偢不倸的成语故事


不偢不倸

拼音bù chǒu bù cǎi

基本解释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出处明 苏复之《金印记 周氏回家》:“妇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暂未找到成语不偢不倸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偢不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本位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好说歹说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石枯松老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吸血鬼
晕头转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乐道好古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群龙无首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