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达耳通的成语故事

拼音mù dá ěr tōng
基本解释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暂未找到成语目达耳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目达耳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假公济私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暴发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
举重若轻 |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无时无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
肝胆过人 | |
饮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云天雾地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
捞一把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就想再捞一把,可是越捞越深。” |
敲诈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