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丘之志的成语故事


寝丘之志

拼音qǐn qiū zhī zhì

基本解释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出处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寝丘之志的典故

传说春秋时期,楚国内部争斗十分激烈,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不要接受楚王所封的肥美的土地,以防别人垂涎,而接受贫瘠瘦薄的寝丘土地,别人就不会惦记,因此可以在寝丘睡大觉,以保证可以长久拥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寝丘之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谀奉承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敏而好学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夫唱妇随 《关尹子 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