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的成语故事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拼音jī zhě yì wéi shí,kě zhě yì wéi yǐng

基本解释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的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孙丑向孟子咨询治国之道,希望他到齐国当政,或许功绩会超过管仲与晏子。孟子分析了齐国的形势,希望齐王能够推行仁政,让饱受战乱的人们修养生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人们觉得仁政就像把他们从倒悬中解脱一样。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照单全收 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语说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与他较量,照单全收了罢。”
一门心思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个人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僧多粥少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居重驭轻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故自三代、秦、汉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亲历行阵,习知武事,知居重驭轻之势。”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信以为真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悬石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专心一志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