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自菲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
出处《文选·张衡〈东京赋〉》:“文(汉文帝)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薛综注:“躬自菲薄,谓俭约。”
例子陛下昧旦临朝,无懈治道,躬自菲薄,劳心民庶。南朝·宋·范泰《早灾未已加以疾疫又上表》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zì fēi báo
注音ㄍㄨㄥ ㄗˋ ㄈㄟ ㄅㄠˊ
繁体躳自菲薄
感情躬自菲薄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很节约。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震耳欲聋(意思解释)
- 二话没说(意思解释)
- 放牛归马(意思解释)
- 八斗之才(意思解释)
- 堂堂一表(意思解释)
- 压岁钱(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释)
- 投石问路(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闭门读书(意思解释)
- 湖海飘零(意思解释)
- 神不知鬼不觉(意思解释)
※ 躬自菲薄的意思解释、躬自菲薄是什么意思由中文网(zhongwen.cn)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一视同仁 |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
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陈言务去 |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话就说。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拔苗助长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牛骥同槽 | 见“牛骥同皁”。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饿殍遍野 |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