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匿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隐藏踪迹和身形。
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但诸公皆不知用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遁迹匿影唯恐不密。”
基础信息
拼音dùn jì nì yǐng
注音ㄉㄨㄣˋ ㄐ一ˋ ㄋ一ˋ 一ㄥˇ
繁体遯跡匿影
感情遁迹匿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躲藏。
近义词藏形匿影、遁迹潜形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治丝益棼(意思解释)
 - 倒果为因(意思解释)
 - 疾如旋踵(意思解释)
 - 辙鲋之急(意思解释)
 - 严阵以待(意思解释)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释)
 - 谠言直声(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流里流气(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法不阿贵(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举目无亲(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药石无效(意思解释)
 - 饿殍满道(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凤友鸾交(意思解释)
 
※ 遁迹匿影的意思解释、遁迹匿影是什么意思由中文网(zhongwen.cn)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拨云见日 |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 豆萁燃豆 | 比喻兄弟相残。 | 
|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 多谋善虑 |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 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 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 困兽犹斗 |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 
| 悲不自胜 |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