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二秀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出处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基础信息
拼音chǐ èr xiù cái
注音ㄔˇ ㄦˋ ㄒ一ㄡˋ ㄘㄞˊ
感情尺二秀才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讥讽。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瓮中之鳖(意思解释)
 - 反复无常(意思解释)
 - 目光短浅(意思解释)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释)
 - 反求诸己(意思解释)
 - 胆如斗大(意思解释)
 - 列风淫雨(意思解释)
 - 今来古往(意思解释)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释)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意思解释)
 - 声驰千里(意思解释)
 - 扯旗放炮(意思解释)
 
※ 尺二秀才的意思解释、尺二秀才是什么意思由中文网(zhongwen.cn)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 一钱太守 |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 
| 暮史朝经 |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 捞一把 |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 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 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 人尽其才 |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 脸黄肌瘦 |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 一枕黄粱 |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 
| 说来话长 | 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 | 
| 一如既往 |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 | 
| 一时无两 |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 
